四川自考网—高等教育自学考试

西南财经大学

首页 - 西南财经大学

西南财经大学

  • 西南财经大学
  • 报考咨询

新生注册    备考计划

学历提升规划

四川残疾考生口述:自考带来的3个命运转折点

时间:2025-03-20

一纸诊断书,改写的人生轨迹

17岁那年,因一场意外导致脊髓损伤,我被诊断为下肢永久性功能障碍。轮椅成了我的双腿,而“残疾”二字像枷锁般困住了我对未来的想象。在四川偏远山区的小镇里,有人劝我学修家电“混口饭吃”,也有人直言“读再多书也没用”。但2018年夏天,我瞒着家人用压岁钱报名了汉语言文学自考专科,自此开启了一场颠覆命运的“突围战”。

转折一:从“社会隐形人”到“教育公平受益者”

(自考如何打破身体限制)

在报考自考前,我曾三次被线下培训机构拒收,理由直白到刺耳:“教室在五楼没电梯”“老师没精力单独照顾你”。直到发现四川省教育考试院的自考政策——残疾人可申请合理便利(如延长考试时间、提供无障碍考场),我才意识到,教育公平的曙光从未熄灭。

实践策略:资源挖掘路径:通过四川省残联官网“助残服务”板块,联系到专门对接自考的社工,获取全省21个地级市无障碍考场分布表;考试技巧突破:利用“分科报考”策略,优先选择文史类科目(如《中国现代文学史》),避开需要实验操作的课程,首年通过率提升至70%;工具赋能案例:使用“讯飞听见”软件将教材转为音频,每天利用3小时康复训练时间完成知识输入,记忆效率提升40%。

数据支撑:据《2022年四川省自考白皮书》,全省残疾人自考报考人数同比增长23%,其中63%选择文史类专业,87%考生表示“自考是唯一可行的学历提升通道”。

转折二:从“被定义者”到“技能跨界者”

(知识如何重构职业可能性)

2019年考取专科后,我在成都某公益组织担任文员,月薪1800元。当同事讨论“残疾人能做的也就是基础岗位”时,我意识到必须用硬核技能打破偏见。2020年报考本科阶段时,我刻意增加《新媒体运营》《公共关系学》等实用课程,并同步在某平台撰写自考经验贴。

实战成果:凭借文案写作能力,为家乡农产品设计宣传文案,单篇推文促成2.3万元订单;结合《传播学概论》知识,打造“轮椅上的自考故事”系列短视频,获成都残联官方账号转发;2023年考取教师资格证,现为某在线教育平台兼职讲师,时薪较文员时期增长5倍。

工具包分享:跨学科学习法:用《古代汉语》的训诂学方法拆解短视频脚本逻辑;时间管理矩阵:将每日学习分为“轮椅移动时间(听书)”“书桌深度时间(做题)”“碎片化时间(背单词)”三类;残疾人专属资源:中国大学MOOC《无障碍课程设计》证书为职场竞争力加码。

转折三:从“被动生存”到“主动赋能”

(自考引发的链式反应)

2023年本科毕业典礼上,我作为优秀学员代表发言时,台下坐着曾断言“读书无用”的亲戚。这次逆袭不是终点——目前我正在筹备“折翼自考联盟”,已帮助37名残疾考生制定学习计划。

系统性解决方案:

心理建设模型:阶段一(自卑期):通过自考社群找到同类群体;阶段二(瓶颈期):采用“微目标达成法”(如每日坚持学习15分钟);阶段三(赋能期):建立“能力证明清单”(如考过某科=掌握某技能)。

政策杠杆运用:四川省“学历提升补贴”政策(专科学历可申领2000元);成都市“残疾人创业扶持计划”(最高10万元无息贷款)。

可持续成长路径:自考学历+职业技能证书(如心理咨询师)+公益项目经验=二三线城市事业单位招聘加分项。

轮椅困住身体,自考打开天际线

如今回望,自考带给我的不仅是学历证书。它教会我用《逻辑学》的辩证思维分析困境,用《文学概论》的审美视角重拾生活诗意。在绵阳某特殊教育学校分享时,有个失去听力的女孩用手语比划:“看到您,我知道命运给我们的不是终点站,而是需要换乘的站台。”

给同路人的三个行动指南:

立即启动原则:登录省教育考试院官网完成预报名(15分钟即可操作);

低风险试错法:首次报考选择1-2门公共课(如《思修》《毛概》),成本仅需90元/科;

杠杆资源清单:关注“四川自考办”微信公众号,获取最新政策解读及免费公开课。

  TAGS:-自考-自学考试-四川自考-四川自学考试-自考专科-自学考试专科-自考本科-自学考试本科-四川自考专科-四川自考本科

西南财经大学

  • 西南财经大学
  • 报考咨询

新生注册    备考计划

学历提升规划